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血腦屏障概述
> NaOL、HZ組合捕收劑對鋰輝石礦物浮選效果、表麵張力影響(二)
> 新型多功能解堵體係-單相酸體係乳化、界麵張力測定及現場應用效果(一)
> 利用氣體分析儀、黄色操逼美女91视频等研究DOC和DPF對柴油機排放性能影響
> 水與瓦斯煤之間的表麵張力計算方法及動態潤濕機理研究(三)
> 馬來酰蓖麻油酸聚乙二醇酯的表麵張力、等物化性能測定(一)
> 離子組成、pH值對納米SiO2/SDS體係降低油水界麵張力的影響(三)
> 浮選藥劑對煤漿表麵張力和浮選效果影響
> 多功能膜材研發:界麵張力已成為整套工藝鏈協同下動態演化的核心控製點
> 常見多元醇(乙二醇、甘油、季戊四醇、山梨醇等)在化妝品中的作用
推薦新聞Info
-
> 十二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點的製備、表麵張力及對L-薄荷醇的緩釋作用(三)
> 十二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點的製備、表麵張力及對L-薄荷醇的緩釋作用(二)
> 十二胺功能化石墨烯量子點的製備、表麵張力及對L-薄荷醇的緩釋作用(一)
> 黄色操逼美女91视频比普通電子天平“好”在哪?
> 界麵張力儀評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機製、應用潛力(四)
> 界麵張力儀評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機製、應用潛力(三)
> 界麵張力儀評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機製、應用潛力(二)
> 界麵張力儀評估氨基化氧化石墨烯-脂肪酸共吸附機製、應用潛力(一)
> 91视频成人APP證明SP-B在肺表麵活性物質三維結構形成中的關鍵作用
> 新型多功能解堵體係-單相酸體係乳化、界麵張力測定及現場應用效果(二)
複合劑對不同基礎油界麵張力的影響差異
來源:石油煉製及化工 瀏覽 461 次 發布時間:2025-08-14
2.2不同基礎油的油水界麵張力
界麵張力是影響乳狀液穩定性的一個重要指標,不同基礎油的油水界麵張力不同,且複合劑對不同基礎油界麵張力的影響差異較大。未加複合劑的基礎油與加複合劑的基礎油與水之間的動態界麵張力分別見圖3和圖4。
圖3未加複合劑時的油水界麵張力■—基礎油A;●—基礎油B;▲—基礎油C。圖4同
圖4加入複合劑時的油水界麵張力
由圖3可以看出:未加複合劑時,基礎油A的界麵張力最大,基礎油B的界麵張力次之,基礎油C的界麵張力最小;隨著時間的延長,不同基礎油的界麵張力均逐漸降低,基礎油中芳烴和膠質等極性組分含量越大,界麵張力越低,最後達到一個平衡值。這是因為,隨著時間的延長,基礎油中的活性物質逐漸吸附到油水界麵上,導致界麵張力逐漸下降,最終達到吸附與脫附的動態平衡,界麵張力基本不變。從圖3還可以看出,隨著基礎油中極性組分含量的增大,界麵張力達到平衡值的時間增加。這可以解釋為基礎油的極性組分含量越大,在組分分子的擴散交換速率差異較小的情況下,達到吸附-脫附平衡的時間越長。
由圖4可以看出,加入複合劑後,界麵張力急劇降低,因為加入的複合劑多為表麵活性劑,表麵活性劑吸附到油水界麵,表現出更強的活性,導致界麵張力大幅降低,使乳狀液體係更穩定,導致基礎油的分水性變差。
表4為複合劑對基礎油平衡界麵張力的影響。從表4可以看出,複合劑的加入導致不同基礎油界麵張力下降的程度差異較大,其中基礎油A的油水界麵張力下降程度最大,基礎油B的油水界麵張力下降程度居中,基礎油C的油水界麵張力下降程度最小。這可能是由表麵活性劑和基礎油所含極性組分在油水界麵上的競爭吸附所導致的,基礎油所含極性組分越多,在界麵上的吸附量越大,表麵活性劑分子吸附到油水界麵的量就越少,而表麵活性劑比基礎油所含極性組分的活性高,所以綜合表現為其界麵張力降低值越小。
表4複合劑對基礎油平衡界麵張力的影響
2.3不同基礎油的油水界麵剪切黏度
界麵剪切黏度的大小可以反映油水界麵膜的強度,對分水性影響很大。複合劑對不同基礎油的油水界麵剪切黏度的影響分別見圖5~圖7。
圖5複合劑對基礎油A界麵剪切黏度的影響▲—加複合劑;■—未加複合劑。圖6、圖7同
圖6複合劑對基礎油B界麵剪切黏度的影響
圖7複合劑對基礎油C界麵剪切黏度的影響
由圖5~圖7可以看出,複合劑的加入導致基礎油的油水界麵剪切黏度增大。其原因是:表麵活性劑等極性物質吸附到油水界麵,大大增加了其界麵成膜分子的排列緊密程度,且表麵活性劑可能與基礎油本身所含的膠質等極性化合物反應形成致密性更強的界麵膜,從而導致剪切黏度增加。不同基礎油的界麵剪切黏度隨著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表現出三維體係所具有的假塑性流體的特性。在開始檢測時,剪切黏度瞬間大幅度降低,以後降低幅度趨於平緩。這是因為,油水平衡一段時間後,界麵上達到吸附和脫附平衡的狀態,已形成結構強度較大的界麵膜,在開始檢測時,界麵膜結構瞬間遭到破壞,剪切黏度大幅度降低;隨著剪切速率的增加,界麵膜結構逐漸遭到破壞,強度逐漸下降,最終趨於平衡狀態。
比較圖5~圖7可知,基礎油A,B,C的界麵剪切黏度依次增加,基礎油A的油水界麵剪切黏度基本小於200 mPa·s,基礎油B的界麵剪切黏度在300~400 mPa·s之間,而基礎油C的界麵剪切黏度大於1 000 mPa·s。這是因為基礎油A,B,C所含的極性組分依次增加,而吸附到油水界麵的極性物質越多,且與表麵活性劑反應生成的致密性物質越多,其形成的油水界麵膜強度越大,因此界麵剪切黏度依次增大。從圖2可以看出,基礎油A,B,C的分水性依次變差。界麵活性理論認為,界麵活性組分吸附到油水界麵上,形成一層黏彈性界麵膜,對分散相起保護作用。界麵剪切黏度的大小可以反映油水界麵膜的強度,對乳狀液穩定性有很大的影響。油水界麵剪切黏度越大,乳狀液越穩定,分水性越差;界麵剪切黏度越小,乳狀液越不穩定,分水性越好。
3結論
(1)芳烴、膠質等極性化合物含量不同是導致基礎油分水性不同的主要原因;加入複合劑後乳狀液的穩定性增加,使分水性變差。
(2)基礎油所含極性組分越多,其油水界麵張力越低。複合劑導致油水界麵張力降低,基礎油所含的極性化合物越多,複合劑導致其油水界麵張力下降的幅度越小。基礎油所含極性組分越多,其油水界麵剪切黏度越大,複合劑導致油水界麵剪切黏度增加。
(3)界麵張力越小,乳狀液越穩定;界麵剪切黏度越大,其界麵膜強度越高,乳狀液越穩定,分水性越差。





